第30章 批量生产-《带着仓库到明末》
第(2/3)页
这个年约六十的老工匠在讲解,亲手做示范,新工匠在认真听着、看着。
看到郭文东来了之后,老工匠停下手,向郭文东施礼道:“参见游击将军。”
其他人得知来者身份,也齐齐行礼。
郭文东打量着这老工匠,头发胡子花白了一半,精神却很健硕,说道:“老人家,花甲年纪还能把工作做好,难得啊!”
老工匠笑了一下,说道:“嗨!两位宋大人不也是花甲年纪,他们可做事,我也可以做。我以前给官府做过鸟铳、三眼铳,再学做自生火铳,就没那么难。再说了,在这里干活俸银高,趁身子骨尚且硬朗,挣点钱让儿孙过好点儿日子。”
陪同郭文东的宋应升道:“刘老师傅以前在大明其他作坊,专做火器,已有四十年经验,技术娴熟。自生火铳制作技术,要数刘师傅最为精湛。”
像这样的师傅,给予的俸银,比普通工匠高很多。
郭文东再对大家勉励一番,再走到隔壁房间。
这个房间是作为存放成品之用,地面上已摆着二十多支燧发枪。
郭文东拿起其中一支,打量一番。
宋应升道:“大人,每道工序、每个零件,都是按照统一标准制作。每道工序都有人负责检验。”
郭文东的兵工厂,生产和管理制度,已有了现代工厂的雏形。
专门检查零件和成品的人,在现代称为质检部。
宋应升道:“做好的自生火铳,经检查无问题后,才会存入仓库,登记在册。”
郭文东拿起一支燧发枪,来到平地试射了几枪,基本上没问题了。
燧发枪已开始批量生产,不久之后,就可正式列装部队。
检查完毕后,宋应升道:“大人,咱们给予的月俸足够高,招募工匠很方便,迟些日子,还会有下批几十个工匠前来。”
在热兵器区,同样有铸造区,铸造各类钢铁类的物件,包括枪管、金属零件、炮管等。
第(2/3)页